第387章:典礼结束!出发!前往西点军校当教官!(三章合一)

李雯的眼眶微微湿润,她调整了一下呼吸,继续问道:

“我们还记得,在西点军校,你拒绝了他们优厚的邀请。”

“当时你说,‘我的根在华夏’。我们也知道,你即将以另一种身份前往西点。”

“对于未来,你有什么样的期待?”

苏寒的眼神锐利了一分,如同出鞘的利剑:

“未来的挑战会更多,也更复杂。”

“作为军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

“去了解对手,是为了更好的守护。”

“我们渴望和平,但绝不畏惧任何挑战。”

“我和我的战友们,时刻准备着,为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付出一切。”

“付出一切”,四个字,重若千钧。

现场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是理解,是支持,更是无比的信任。

接下来,进入了最庄重的颁奖环节。

音乐变得无比恢弘和神圣。

一位精神矍铄、身着军装、肩扛上将星衔的老将军,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缓步走上舞台。

他正是中央军委的重要领导之一,曾多次在重大场合代表军队发声,威望极高。

老将军面容肃穆,眼神中却蕴含着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和无限欣慰。

他走到苏寒面前。

苏寒立即立正,向老将军敬礼。

老将军庄重回礼。

随后,礼仪人员捧上一个沉甸甸的、以国旗和长城为主要元素的“感动华夏”奖杯,以及一本鲜红的证书。

老将军亲手将奖杯和证书颁发到苏寒手中。

两人双手紧握。

老将军看着苏寒,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

“苏寒同志!”

“你展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优秀风貌!”

“希望你牢记使命,再接再厉,为强军事业再立新功!”

“是!首长!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苏寒的声音斩钉截铁,如同宣誓。

这一刻,画面定格。

年轻英武的少校与德高望重的上将。

沉甸甸的奖杯与鲜红的证书。

庄重的军礼与殷切的嘱托。

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具象征意义的画面——那是人民军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缩影,是忠诚与使命的交接。

【军区机关,赵建国办公室】,赵建国看着屏幕上的老领导和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爱将,脸上露出了无比灿烂和欣慰的笑容。

颁奖完毕。

苏寒手捧奖杯和证书,面向全场。

他没有再说什么。

只是将奖杯和证书交到左手,然后,再次抬起右臂,向所有人,向屏幕前的全国同胞,敬上了第二个军礼!

这个军礼,比第一个更加深沉,更加厚重。

承载着荣誉,更承载着未来的责任与承诺。

掌声。

如同雷鸣海啸般的掌声,再次席卷了整个演播大厅,经久不息。

这掌声,为英雄加冕。

这掌声,更为所有默默奉献的华夏军人而鸣!

荣光时刻,军礼无声,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颁奖典礼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苏寒手捧沉甸甸的奖杯和证书,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走出演播大厅。

门外等候的央媒记者杨帆第一时间迎了上来,她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苏寒同志,再次祝贺你!此刻感受如何?"

苏寒停下脚步,面对镜头,神情一如既往的沉稳:

"这份荣誉是鞭策,更是责任。

我会把它化作前进的动力,继续履行好一名军人的职责。"

回到下榻的招待所,苏寒将奖杯和证书仔细收进行囊。

这份荣誉值得珍视,但他更清楚,明天等待他的将是新的使命。

第二天清晨,苏寒搭乘最早的航班返回驻地。

飞机舷窗外,朝阳初升,云海翻涌。

他闭目养神,脑海中已经开始规划接下来的工作。

刚下飞机,打开手机,一连串的祝贺短信涌了进来。

有来自军区首长的勉励,有来自猎鹰特战大队战友们的欢呼,有来自356团老连队的问候,还有国防科大同学们的祝贺。

苏寒一一回复致谢,语气谦逊而真诚。

回到国防科技大学,他第一时间向校领导和中队报到。

中队特意为他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

"欢迎我们的'感动华夏'人物载誉归来!"中队长笑着打趣,引来全队热烈的掌声。

王涛第一个冲上来搂住他的肩膀:

"可以啊苏寒!现在可是名人了!

昨晚我们全队收看直播,你那军礼太帅了!"

李振也走上前,郑重地拍了拍他的肩:

"实至名归。你为我们全体军人争了光。"

刘斌推了推眼镜,难得地开起玩笑:

"现在找你签名的人是不是要排长队了?"

苏寒笑着摇头:

"我还是我,一个普通的军人。这份荣誉属于大家。"

简单的寒暄后,生活很快回归正轨。

课堂、训练场、图书馆,苏寒的身影依旧出现在每一个他该在的地方。

不同的是,现在走在校园里,总会遇到敬佩的目光和善意的问候。

而陈教授的办公室再次成为了临时的“参谋部”。

桌上铺满了关于西点军校的组织架构、课程设置、最新研究动态以及鹰酱军事思想演变的资料。

“西点的教学核心,始终围绕着‘职责、荣誉、国家’这三大支柱。”

陈教授指点着资料,“他们的军官培养体系,强调领导力、学术能力和军事技能的均衡发展。你要重点观察的,是他们如何将最新的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网络战、无人系统融入传统的战术指挥教学。”

赵建国副司令也抽空前来,他的叮嘱更为直接:“小子,别被他们那些光鲜的设备和理论唬住。装备是重要,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永远是人。”

“你要看的,是他们学员和教官的‘精气神’,是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

“特别是,留意他们在模拟对抗中,面对非对称威胁和复杂电磁环境时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蓝军’需要重点研究和模仿的。”

苏寒凝神静听,将每一个要点刻入脑中。

他深知,这次西点之行,绝非简单的学术交流,而是一场深入“虎穴”的侦察,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打造未来磨砺全军的“磨刀石”。

除了理论准备,必要的“硬件”也不能落下。

在征得组织同意后,苏寒前往军区某特种装备库,领取了一些用于个人研究和防身的非致命性装备,以及经过特殊加密的通讯和记录设备。

一切都在低调而高效中进行。

第二天,清晨。

没有欢送的人群,没有媒体的长枪短炮。

一辆挂着军牌的普通黑色轿车,悄然停在苏寒的宿舍楼下。

他此行高度保密,行程仅限于少数高层和相关部门知晓。

苏寒的行李极其精简:一个行军背囊,里面是几套换洗衣物、个人物品、必要的书籍资料以及那些经过严密伪装的特殊装备。

他依旧穿着那身笔挺的春秋常服,肩上的少校军衔昭示着他的身份。

秦风上校作为代表前来送行。

他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路见证其创造奇迹的年轻人,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沉甸甸的叮嘱:“苏寒,保重。一切顺利。”

“放心,秦上校。”苏寒微微一笑,笑容中充满了自信与从容。

他拉开车门,利落地坐上后座。

轿车缓缓启动,驶出静谧的校园,汇入清晨的车流,向着国际机场的方向驶去。

车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城市的轮廓在晨光中逐渐清晰。

国际机场,国际出发大厅。

军车通过特殊通道,直接驶入停机坪附近的一个区域。

这里远离普通旅客的喧嚣,显得格外安静。

苏寒拎着背囊下车,一名早已等候在此的外事部门和总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快步迎上。

“苏寒同志,这是您的机票、护照、签证以及相关文件。”

工作人员将一个文件袋递给他,语气干练,“您的身份是‘华夏国防大学(对外统一名称)军事观察员兼客座讲师’,赴西点进行短期学术交流。这是明面上的身份掩护。”

苏寒接过文件袋,快速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明白。”

“抵达后,我驻外武官处会有人接机,协助您办理后续事宜。这是紧急联络方式,非必要不使用。”

工作人员又递过一张看似普通的卡片,上面只有一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和符号。

苏寒接过,指尖微微用力,卡片内部特殊的记忆材料结构被破坏,上面的信息在几秒钟内便模糊消失。

他点了点头,将卡片碎片收入口袋。

“一路平安,顺利完成任务。”工作人员向他敬了一个礼。

苏寒庄重回礼:“保证完成任务!”

没有更多的寒暄,苏寒转身,走向那架即将执飞京畿至纽约航班的客机。

通过专用的登机通道,他很快便进入了头等舱——这是为了便于他休息,组织上特意安排的。

放好行李,在自己的座位坐下。

舷窗外,地勤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查。苏寒的神色平静无波,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仿佛有风云在汇聚。

飞机开始滑行,加速,伴随着一阵强烈的推背感,庞大的机身昂首冲入云霄。

地面上的城市逐渐缩小,最终被厚厚的云层所遮蔽。

苏寒调整了一下座椅,但没有立刻休息。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西点课程大纲和近期鹰酱军方的一些公开研究报告,再次沉浸其中。

他需要利用这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时间,让自己的思维更加贴近对方的语境和逻辑。

空乘人员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但在看到苏寒专注于手中的军事资料时,都默契地没有过多打扰,只是适时地送上饮品和餐食。

时间在阅读与思考中悄然流逝。

当苏寒再次抬起头时,舷窗外已是漆黑一片,只有机翼尖端的航行灯在无尽的黑暗中执着地闪烁。

他收起资料,揉了揉有些发涩的双眼。

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肯尼迪国际机场。

苏寒整理了一下军装,拎起背囊,随着人流走下飞机。

苏寒的目光平静地扫视着接机的人群,很快,他便看到了两位身着便装、但站姿挺拔、眼神锐利的华夏男子举着一个不起眼的牌子,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接华夏国防大学苏先生”。

他稳步走了过去。

其中一人迎上前,用中文低声道:“苏寒同志,辛苦了。我们是驻外武官处的,奉命前来接您。”

苏寒与他们握了握手,感受到了对方手掌传来的力量和那份只有军人之间才能理解的默契。

“辛苦你们了。”

没有过多的交流,在两人的引导下,苏寒迅速通过外交人员通道,坐上了一辆等候在外的黑色suv。

车辆驶出机场,汇入夜晚璀璨的车河。

摩天大楼的霓虹在车窗上划过一道道流光溢彩的轨迹。

苏寒靠在后座,望着窗外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国际大都市。

他的目的地,并非这里的繁华,而是那座位于上游哈德逊河畔,以培养“狮子”为荣的军事堡垒。

西点,我来了。

---------------

黑色suv沿着哈德逊河畔公路向北疾驰,夜色中,河面倒映着对岸零星的灯火,与记忆中白日的壮阔景色截然不同。

车内气氛沉默。

前来接机的武官处同志简单介绍了情况:“苏寒同志,您在塞耶酒店的住宿已经安排妥当,与上次参加论坛时是同一栋楼,但楼层和房间不同。这是您在西点期间的通行证和身份标识。”

苏寒接过那张带有芯片和照片的卡片,上面清晰地印着他的信息:

姓名:su han

身份:visiting instructor / military observer (访问教官/军事观察员)

所属机构: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la (华夏国防大学)

有效期:3 months

“明早八点,西点军校战术系副主任,马库斯·约翰逊少校,将在他的办公室与您会面,具体安排您的授课和交流事宜。”武官补充道。

“约翰逊少校?”苏寒记得这个名字,正是上次论坛负责接待他们,态度公事公办的那位西点教官。

“是的。他将是您在校期间的主要联络人。”

苏寒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他望着窗外,知道这次的身份已然不同。

上次是学员,是参与者,是去“打擂台”;

这次是教官,是观察者,是来“探虚实”。角色转换,意味着策略和心态也需随之调整。

车辆驶过熟悉的西点门岗,卫兵检查了证件后肃然敬礼。

夜晚的西点校园比白天更显静谧和厚重,古老的石质建筑在月光下投下长长的阴影,仿佛蛰伏的巨兽。

入住塞耶酒店的过程很顺利。房间依旧简洁,视野开阔。

苏寒放下行李,没有立刻休息,而是站在窗边,俯瞰着夜色中轮廓模糊的“平原区”和远处流淌的哈德逊河。

他能感觉到,这座享誉世界的军校在平静的表象下,涌动着不服与挑战的暗流。

上次他让西点和它的盟友颜面尽失,这次他以“教官”身份归来,无疑是在某些人未愈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第二天清晨,苏寒依旧在六点准时醒来,进行例行的内息调养和硬气功修炼。

七点半,他换上笔挺的华夏军装常服,肩上的少校军衔熠熠生辉,对着镜子仔细整理好军容,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

他要以最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七点五十分,苏寒准时出现在约翰逊少校的办公室门外。

敲门,得到回应后推门而入。

约翰逊少校正坐在办公桌后,依旧是那副刻板的面容。

他看到苏寒,眼神复杂了一瞬,有审视,有残留的震惊,也有一丝不得不接受的官方礼貌。

他站起身,与苏寒握了握手。

“苏寒少校,欢迎再次来到西点。”约翰逊少校的语气比上次论坛时更为正式,也更为疏离,“这次你的身份是访问教官和军事观察员,希望未来三个月,我们能有一次……富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

“谢谢约翰逊少校,我也期待此次交流能增进相互了解。”苏寒不卑不亢地回应。

双方落座。

约翰逊少校拿出一份日程表:“根据协议安排,你每周需要为战术指挥系四年级学员进行两次专题讲座或案例分析,主题由你拟定,但需提前报备。"

"内容可以涉及连排级战术指挥、轻步兵作战、特定环境下的军事行动等。此外,你可以选择性观摩部分课程和训练,并拥有图书馆大部分区域的阅览权限。”

他顿了顿,补充道:“关于观摩和参与实战化训练部分,需要经过特别申请和批准。毕竟,有些内容涉及敏感信息。”

“理解。”苏寒点头,“我会遵守贵校的规定。”

“另外,”约翰逊少校看着苏寒,语气带着一丝提醒,或者说警告,“西点鼓励竞争和挑战。”

“你上次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你现在的身份是教官,但某些学员,尤其是参加过上次论坛的学员,我们也邀请了一批过来进修,不过,他们依然还是学员,你是教官。但也可能会将你视为挑战的目标。希望你有所准备。”

苏寒面色平静:“军人之间的良性竞争是好事。我会以恰当的方式回应。”

“很好。”约翰逊少校似乎并不意外苏寒的回答,“你的第一次讲座安排在后天下午。主题和简要大纲,请在明天中午前提交给我。”

“没问题。”

简单的会面结束后,一名士官带领苏寒熟悉校园环境,并办理了相关的出入和借阅手续。

当苏寒再次走在西点校园里,他那身与众不同的华夏军装和年轻却带着教官标识的身影,立刻吸引了无数目光。

有好奇,有惊讶,更有一些来自曾经对手的、毫不掩饰的敌意。

在前往图书馆的路上,他迎面遇到了几个“熟人”。

正是以拉尔森为首,包括威廉姆斯、泡菜国中尉、倭国松本在内的那批上次论坛的联军学员。

他们似乎刚结束早上的训练,穿着作训服,脸上还带着汗渍。

看到苏寒,几人明显一愣,脚步顿住。

拉尔森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威廉姆斯则下意识地避开了苏寒的目光,泡菜国中尉脸上闪过愤恨,松本则依旧是那副深藏不露的阴沉模样。

他们显然已经知道了苏寒以新身份回来的消息。

拉尔森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目光落在苏寒胸前那张“访问教官”的标识卡上,语气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酸涩和挑衅:

“苏寒……少校?真是没想到,再次见面,你居然成了‘教官’。”

苏寒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扫过他们:“拉尔森学员,别来无恙。”

这声“学员”的称呼,让拉尔森等人的脸色更加难看。

身份的差距在此刻被无情地凸显。

“哼,教官?”泡菜国中尉忍不住用带着口音的英语讥讽道,“就是不知道你这个教官,有没有真材实料教我们西点的精英?还是只靠着上次的运气?”

苏寒眉梢微挑,看向他,语气淡然:“有没有真材实料,课堂上自然见分晓。至于运气……”

他微微一顿,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弱者总是习惯将失败归咎于运气。”

“你!”泡菜国中尉气得脸色涨红。

拉尔森拦住了想要发作的同伴,盯着苏寒,沉声道:“苏寒少校,西点尊重知识和能力。希望你的讲座,不会让人失望。我们,一定会去‘学习’的。”

他把“学习”两个字咬得很重,其中的挑战意味不言而喻。

“欢迎。”苏寒只回了两个字,不再多言,从他们身边径直走过,步伐沉稳,走向图书馆的方向。

威廉姆斯看着苏寒远去的背影,低声道:“拉尔森,他看起来比上次更……深不可测了。”

松本缓缓道:“身份变了,立场没变。这次,他是以‘师’之名而来。我们更需小心。”

拉尔森握紧了拳头,眼神冰冷:“正因为他是以教官的身份来的,我们才更有‘理由’和他‘切磋交流’。等着吧,后天他的第一堂课,我会给他准备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