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虎头蛇尾
吴凤岭之战,如同一场剧烈的地震,引起轩然大波,同时也将整个江西的格局彻底震碎。
彭玕两万大军,一日之间,全军覆没。
这个消息,比刘靖用“妖法”攻破鄱阳郡,还要来得惊悚,来得不可思议。
直到此刻,所有人才猛然惊醒。
那个仅仅占据一州之地,低调蛰伏,被他们不放在眼里的刘靖,是一头真正下山的噬人猛虎!
袁、吉二州本就相对贫瘠,远比不得洪、饶等地的富庶。
经此一战,彭玕被硬生生斩断了双臂,元气大伤。
别说浑水摸鱼,趁火打劫了,他现在只能死死夹紧尾巴,龟缩在自己的老巢里,祈祷刘靖不会西进,堵住危氏兄弟退路的同时,顺手把他这只半残的猎物也一并吞了。
整个江西,最紧张的,莫过于危全讽。
帅帐之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随着彭玕的覆灭,他那条“驱虎吞狼”的妙计,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狼没被吞掉,反而把派去驱赶的猎犬给一口咬死了!
如今,没了彭氏叔侄在侧翼牵制,刘靖这头猛虎,就盘踞在他的卧榻之侧。
这让他如何能安睡?
麾下将佐,也为此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刺史,末将以为必须立刻撤军!”
一名心腹大将满脸焦急,唾沫横飞道:“信、抚二州如今兵力空虚,万一刘靖挥师南下,我等后路一断,便成了无根的浮萍啊!”
“抚州,才是我们的根!豫章城再好,那也不是我们的家!”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撤?为何要撤!”
谭翔羽猛地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酒杯跳起,发出刺耳的声响:“刘靖连打两场恶战,早已是强弩之末!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我们一撤,就是给了他喘息之机!”
他扫视着那些主张撤退的同僚,眼神如同在看一群胆小的土拨鼠。
“他麾下兵马正在舔舐伤口,而你们,却要夹着尾巴逃跑?”
“非但不能撤!”
谭翔羽的声音愈发洪亮,充满了霸道。
“反而要倾尽我军全力,不惜代价,就在此刻,攻破豫章!”
“只要拿下洪州,我军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届时,我们背靠坚城,手握钱粮,进可图谋江东,退可震慑刘靖!让他知道,我抚州男儿的刀,不是吃素的!”
他向前踏出一步,几乎是吼了出来。
“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帅案之后,危全讽的脸色阴晴不定,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没有理会叫嚷的众将,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从始至终都沉默不语的首席谋士,李奇。
“先生。”
危全讽的声音有些沙哑:“你怎么看?”
李奇上前一步,先是对着情绪激动的谭翔羽微微颔首,语气平静地说道:“谭将军所言,确乃良机。”
“刘靖连番大战,兵疲马乏,休养生息才是上策,南下的可能性很小,此时强攻豫章,胜算确实不小。”
谭翔羽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得意。
然而,李奇话锋一转,目光移回危全讽身上,声音依旧不疾不徐。
“然,兵行诡道,战场之上,变数无穷。”
“刘靖此人,用兵善奇,谁敢断定他没有后手?谁又敢保证,他会不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清晰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谭将军看到的是富贵,是功业。而我看到的,是主公您在信、抚二州经营了二十年的基业,正在狂风中飘摇。”
“刘靖是下山虎,过江龙,他一无所有,所以他敢赌,赌赢了,便是龙盘虎踞。”
“可主公您不同。”
李奇深深一揖,将最后的抉择权,交还给了他的主公。
“攻,是赌主公您能一步登天,成为江西之主。”
“撤,是保住二十年基业,徐图后计。”
“请主公,早做决断!”
李奇退回原位,不再多言。
帐内再次陷入死寂。
危全讽猛地闭上了眼睛。
刘靖!
这个名字,仿佛带着一股魔力。
一日之间,全歼彭玕两万大军!
匪夷所思的攻城手段,仿佛鬼神相助!
从始至终,这个年轻人每一步都走得让人看不懂,猜不透,却又招招致命。
他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对手。
那是一个疯子!
一个敢于将一切都押上赌桌,并且每一次都能掀翻牌局的疯子!
赌?
拿什么去赌?
拿自己经营了二十年的基业,去赌这样一个疯子的下一步会落在哪里?
一股彻骨的寒意,从危全讽的心底猛地窜起。
他输不起。
许久。
危全讽终于睁开了眼,那双浑浊的眸子里,所有的贪婪与野心都已褪去。
“传我将令!”
他的声音沙哑,却无比坚定。
“全军拔营!”
“班师回抚州!”
“什么?!”
谭翔羽等主战的将领们全都愣住了,满脸的不可思议。
危全讽却没有再给他们任何争辩的机会,只是疲惫地挥了挥手。
“撤。”
他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身子向后一靠,重重地陷进了帅椅之中,双眼望着帐顶,久久无神。
那一声令下,抽走的不仅是唾手可得的霸业,更是他身为一方诸侯的精气神。
最终,这场声势浩大,搅动了整个江西风云的“清君侧”,就在刘靖这只过江猛虎的搅动下,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大军拔营的号令传下,整个营地都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
主张撤退的将领和文官们,脸上是如释重负的庆幸,手脚麻利地指挥着亲兵收拾行装,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回抚州。
而以谭翔羽为首的主战派,则个个面色铁青。
谭翔羽一言不发地走出帅帐,一脚将门口的亲兵踹翻在地,怒吼道:“滚!都给老子滚!”
他看着东方,眼中满是不甘的血丝,仿佛能看到那座唾手可得的豫章城正在离自己远去。
数万大军在沉闷的气氛中缓缓开拔,来时的雄心壮志,此刻已化作漫天尘土下的无声叹息。
危全讽坐在马车里,掀开帘子的一角,看着蜿蜒如长龙的撤退队伍,心中五味杂陈。
撤退的第三日,一名斥候快马加鞭地从后方赶来,神色古怪地禀报。
“主公,探明了,刘靖的大军……并未追击。”
车厢里,几名随行的心腹都松了口气。
“我就说,他已是强弩之末,哪还有力气追击!”
一名将领庆幸道。
危全讽却没有半分轻松,只是沙哑地问:“他在做什么?”
斥候咽了口唾沫,低声道:“他……他的人马,一部分在鄱阳郡城内休整,另一部分……正在饶州各县,监督百姓春耕,修补道路,还……还在开仓放粮。”
“什么?!”
车厢内,方才还庆幸的将领,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开仓放粮?
监督春耕?
这……这是一个刚刚打完两场恶战的胜利者该干的事?
他不应该在城里大肆庆功,犒赏三军,享受胜利果实吗?
危全讽缓缓放下了车帘,隔绝了外界所有的声音。
他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撤对了……”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后怕。
“现在撤,我们还有抚州。再晚一步,等他消化了饶州,整个江西,都将是他的……”
……
洪州,豫章郡。
当危全讽大军拔营退去的消息传来时,被围困多日的郡城内,爆发出了一阵劫后余生的欢呼。
钟匡时更是大喜过望,激动得在堂中来回踱步。
“退了!终于退了!”
心腹谋士陈象抚须一笑,随即上前,拱手道:“殿下,危全讽虽退,但我等还不能高枕无忧。大王应尽快派人去饶州,一则感谢刘靖出兵驰援,二则接手饶州,否则迟则生变。”
钟匡时一愣,随即苦笑道:“先生,饶州是刘刺史浴血夺回,我若立刻派人去‘接手’,岂非显得我钟氏吃相太过难看?天下诸侯会如何看我?”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挣扎:“况且,刘靖此人,以仁德之名立身,又是汉室宗亲。”
“几番共事,对方皆依我等之计行事,若如此行事,与危全讽那等背信弃义之辈,又有何异?”
陈象看着自家这位心存善念的主公,心中长叹一声。
这仁德,在太平盛世是美德,在如今这人吃人的乱世,却是最致命的软肋。
他没有直接反驳,只是平静地问了一句:“殿下,饶州富庶,您觉得,刘刺史会不心动?即便刘刺史品行高洁,有君子之风,可他麾下那万余嗷嗷待哺的虎狼之师,他们……也讲君子之风吗?”
这句话,比任何长篇大论都更有力量。
钟匡时脸上的那丝苦笑瞬间凝固。
他想到了那些在战场上如狼似虎的士兵,想到了他们对土地和财富最原始的渴望。刘靖可以讲仁德,但他的部下需要封赏!
一股寒意从他心底升起,让他悚然一惊。
他明白,自己若是不去,刘靖为了安抚部下,也只能“笑纳”饶州。
届时,他钟匡时不仅失了土地,更失了主动权,里外不是人!
“先生……说的是。”
钟匡时颓然坐下,方才的喜悦荡然无存,只剩下对这残酷现实的深深无力。
他再不敢有半点迟疑,立刻下令:“来人!快!去府库,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给我装上三十车!”
他急急忙忙地在堂中转了两圈,最后指着一名最信任的王府幕客,孙远。
“你!立刻带上礼物,赶往饶州!务必,务必将本王的意思,传达给刘刺史!”
王府幕客孙远领命之后,不敢有丝毫耽搁。
三十辆大车满载金银绸缎,在数百名王府卫队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驶出了豫章郡。
刚出城时,孙远的心情是沉重而屈辱的。
他主公乃是堂堂镇南军节度使,名义上的江西之主!
如今却要像一个下属去拜山头一样,给一个仅仅占了一州之地的“刘刺史”送上厚礼。
这趟差事,在他看来,憋屈至极。
然而,当车队行进了两日,渡过鄱江,正式踏入饶州地界后,孙远脸上的那份憋屈,开始一点点地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惊异。
路,不一样了。
从洪州到饶州边境,一路行来,官道上随处可见因战乱而废弃的村庄和无人耕种的荒地。
可一进入饶州,官道两侧那些被战火破坏的路段,竟然已经有民夫在修补!
更让他心惊的是,在那些修路民夫的不远处,总有那么一小队一小队的士兵,持戈而立。
他们不是在监工,而是在……
放哨!
在保护!
车队继续前行,路过的田野里,竟然出现了农人躬身劳作的身影。
时已近初夏,农时何其宝贵。
可是在洪州左近,因为担心乱兵和盗匪,根本没有多少农人敢远离城池下地。
而在这里,他们却敢!
孙远忍不住叫停了车队,派人上前询问。
一名正在田间歇息的老农,看到他们这支装备精良的队伍,眼中虽有畏惧,却没有像洪州百姓那样的惊惶和麻木。
“老丈,你们……不怕兵祸吗?”
那老农擦了把汗,指了指远处的山岗,那里,隐约能看到一面刘字旗在飘扬。
“怕啥?刘刺史说了,只要有他的人在一天,就保我们一天安稳。”
“前儿个还有一伙从山里跑出来的贼匪,没等靠近村子,就被巡逻的官爷们给砍了脑袋,挂在路口呢。”
老农的语气很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这平淡的话语,听在孙远耳中,却不亚于一声惊雷!
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心惊。
他看到,沿途的市镇已经恢复了基本的交易,虽然物资匮乏,但至少有了生气。
那些刘靖麾下的士兵,军容严整,秋毫无犯。
饶州百姓的脸上,虽然还带着战乱后的疲惫和贫穷,但他们的眼睛里,没有了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
那是一种……有了盼头的眼神。
孙远坐在马车里,久久无言。
他忽然觉得,自家主公那句“刘靖乃仁德君子”,或许不是天真,而是看到了更深的东西。
能打赢仗的猛将,这世上不少。
可打赢了仗,不急着庆功享乐,而是第一时间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整肃军纪的……
这样的人,真的是一个可以靠金银珠宝就能“喂饱”的吗?
孙远的心,一点点地沉了下去。
这趟差事,比他想象中,要难上一万倍。
……
与此同时。
饶州,鄱阳郡。
刘靖正为前饶州刺史卢元峰,修建祠堂。
卢家在江西士林中本就是声名显赫,卢元峰在任时,更是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
如今,刘靖要为这位惨死于危仔倡之手的清官立祠,消息一出,整个饶州的百姓与读书人,无不交口称赞。
“刘刺史仁义啊!”
“是啊!卢公惨死,总算有人为他讨还公道了!”
在刘靖的督促下,只用了短短几日,祠堂便修建完毕。
落成之日,刘靖亲率麾下一众新晋官员,以及郡城内有头有脸的士绅大族,前往城外祭拜。
祠堂建得并不奢华,青砖黛瓦,一派肃穆。
新砍的梁木还散发着淡淡的松香,与缭绕的香火气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庄严的气息。
祠堂前,早已是人山人海。
站在最前面的,是郡城内的士绅大族。
他们穿着体面的绸衫,神情肃穆,跟在刘靖身后,一丝不苟地行着礼。
只是在他们低头或转身的瞬间,眼神中会流露出一丝复杂的审视。
他们是来捧场的,也是来观察这位新主人的。
张敬修也赫然在列,不过对于他而言,眼前这位年轻人早已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而在他们身后,则是黑压压一片的百姓与读书人。
他们有些衣衫褴褛,面带菜色,却站得笔直。
他们的眼神,没有士绅们的复杂,只有最纯粹的情感。
悲痛、感激,以及一种几乎要溢出眼眶的期盼。
刘靖身着素服,神情肃穆地完成了祭拜。
随后,为首的孝子,卢绾,身披麻衣,缓缓走出。
她神情肃穆,在上完一炷香后,缓缓转身,对着刘靖,当着所有人的面,盈盈一拜。
那纤弱的身影,在风中微微颤抖,仿佛随时都会倒下。
“刘刺史仁德,民女……感激不尽。”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却清晰地传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刘靖连忙上前一步,亲手将她扶起,声音温和却充满了力量。
“卢娘子不必如此。本官对卢刺史敬仰久矣,他勤政爱民,乃我辈楷模。”
“如今卢刺史惨遭危仔倡那等逆贼毒手,本官亦深感痛心。”
“立祠之事,不过是本官力所能及的微末小事,不足挂齿。”
他扶着卢绾,目光却扫过在场所有的百姓与士子,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
“你且宽心!”
“本官在此立誓!不破信州,誓不罢休!”
“定要手刃危仔倡那个人面兽心的逆贼!”
“为你,为卢刺史,也为所有死于兵灾的饶州百姓,讨回一个公道!”
话音落下,石破天惊!
祠堂前,陷入了一瞬间的死寂。
人群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猛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地嘶吼道:“请刺史为我们做主啊!”
“请刺史为我们做主!”
“誓死追随刺史!”
一个人的呐喊,变成了十个人,一百个人,最终汇成了一场真正的山呼海啸!
那声音里,有仇恨,有期盼,更有将身家性命托付于一人的决绝!
人群之中,青阳散人看着被万民拥戴的刘靖,看着那一张张激动到涨红的脸庞,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敬畏。
这番手段……
这番对人心的掌控……
当真……当真令人叹为观止!
仅仅一座祠堂,几句承诺,便将卢家的声望,百姓的仇恨,士林的期盼,尽数化作了自己的声望与根基。
今日过后,主公之名,在整个饶州,不,在整个江西,必将再上一个台阶!
青阳散人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看着刘靖的背影,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
这,便是开创之主的气象!